成名在望歌詞+舞台賞析
《自傳》顧名思義,是在書寫五月天自己的故事。而〈成名在望〉這首歌,我想便是從五月天自己的故事出發,道盡他們一路以來的徬徨與困頓、迷惘與掙扎後,告訴我們這一個世代的人——就算現實是那麼艱難,希望仍然存在。
就算世界那麼黑暗荒唐,他仍舊相信,光明終會到來。
找一個和弦開始唱 那故事遺忘的時光
起點是那平凡的成長 或初學吉他時 少年們 的模樣
那一年的舞台 沒掌聲 沒聚光 只有盆地邊緣 不認輸 的倔強
排練室的日夜 在爭論 在激盪 以音量去吞噬 無退路 的徬徨
從故事的開端說起。
那是一群平凡的、吉他社的少年,在小小的台北得到了些小小的舞台,那時沒有聆聽他們音樂的人,也不知道未來在哪裡。年輕激昂的心,難免衝動不安,進而與夥伴爭吵。
這說的雖然是五月天自己的故事,但每個人或多或少應該都經歷過類似的事吧。
正當年少時,我們總是有很多理想、很多興趣,並想將這些興趣當做志業。或許也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,每天都歡快地討論著未來。然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,夢想只有發芽但沒有茁壯,你開始懷疑這條路是否行得通、開始質疑夥伴的想法、開始徬徨。
配合演唱會的舞台,開頭瑪莎獨自彈著琴,或許就象徵開始時無人關注的音樂。後阿信在黑暗中出現,背景出現一個個圓圈,連結、變色、交錯,最終連結成一個正方形,我想這可能就是象徵與夥伴的爭論探討,最終達成共識——那就是「五月天」。
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可會亮
那成名在望 會有希望 或者是 無知的狂妄
那又會怎麼樣 「那又會怎麼樣?」
追逐著夢想時,總是會有很多疑惑。
這條路真的是對的嗎?我真的可以堅持到成功嗎?「成功」到底是什麼?
我以為的成名在望,是否只是自大的幻想?
然而,面對這些疑問,他卻重複地說著——「那又怎樣」?
這可能是自信的胸有成竹,而我卻覺得這更像是在說,這些都不重要。
不論結果如何,天光何時到來,只要能與自己的夥伴一起奮鬥、成名是否在望,好像也不是那麼必要。
這像是在對過去年輕的自己說,也像是在對無數的、青春的聽者說著。
舞台則在唱出首句時,將小小的正方形延展出遍及舞台的光,也許正是在回應歌詞——「黑的終點,必定會有光。」舞台上的光隨即分割成七塊,除了主唱附近的三塊,剩下四塊分別照在五月天其餘四位團員身上,到此,五月天才真正出現在舞台上。這或許也說明著正因為夥伴存在,所以「光」才會存在。
這時出現的字「人生有限公司」也很有趣。為什麼出現的不是演唱會名稱「人生無限公司」呢?我想是因為「人生有限」,所以才要追逐「成名在望」吧。
混跡過酒場的駐唱 才讀懂人性的尋常
背負過音樂節的重量 才體會每場仗 都仰賴 槍與糧
夢是把熱血和 汗與淚 熬成湯 澆灌在乾涸的 貧瘠的 現實上
當日常的重量 讓我們 不反抗 倒地後才發現 荒地上 渺茫 希望 綻放
在紙醉金迷的場合打滾、流浪後,少年們漸漸長大了。
這裡主唱用了「尋常」這個字,我覺得很深刻也很值得玩味。他不是說無常、反常等負面的詞彙,而是輕描淡寫地說著「尋常」。這是否是因為他已見過太多人、太多事,對世界看得太透徹,所以對人不感到失望,而是習以為常?
第二句將音樂節比擬為一場仗,在看過防彈演唱會後台紀錄片後,我覺得我能理解。他們在舞台上亮麗完美的表演,是台下無數人戰戰兢兢、匆匆忙忙的成果,面對這些人的扶持,他們又多了一個必須「成名」的理由。
他們將熱血、汗、淚釀成養分,在佈滿絕望的現實中,撒下名為「夢」的種子。因為曾種下這些種子,所以在被現實打擊後,才能在荒蕪的場景裡看見細微渺小的「希望」,逐漸綻放。
映照著普通人的生活,誰不是庸庸碌碌,每日在生存與生活的夾縫堅持著。他還是相信著,就算被現實打倒,換個角度,或許便能看到地上發芽的希望。
舞台在這裡,我覺得是想展現那年在大安森林公園,五月天初次登場的舞台。那是他們的起點。隨後出現各國知名地標,象徵他們走過無數場館、走向各個國家,「夢」逐漸成長。在改版後的舞台,唱到「渺茫希望綻放」時,出現了五月天的demo卡帶,我想,這就是五月天的希望種子。(就是夢想小屋版MV中那個卡帶!)
穿過了
搖滾或糖霜 昧俗或理想 批判或傳唱 道路上
只能看遠方 最遠的地方 應許的他方 不停衝撞
在做音樂的過程中,五月天嘗試了各式各樣不同的風格曲風,他們的歌曾被傳唱如「芭樂歌」,也被批評是為了迎合市場而改變。反正不管他們做什麼歌,都會有一群自以為什麼都懂的人出來批判。
若是真的媚俗,那又何必在二十年前,社會對同志議題那麼不友善的時候,寫下那麼多隱晦但堅定的歌曲?
面對那麼多質疑,他給出了答案。就只看著遠方吧,看著那黑的終點,奮力奔跑。
本段舞台效果使用大量破碎的畫面。看起來,就像是理想的崩壞。在繁華的一切崩毀後,出現了一把吉他——那是少年們的初遇、初心,是「五月天」的開頭。
看過多少臉龐 飛過多少異鄉
少年早已蒼茫 回頭望 我在何方
這段對我來說,像是對「成名」的畏懼。
看過那麼多聽眾、商人、媒體、政治人物等等的嘴臉後,少年逐漸開始懷疑,這真的是他所憧憬的未來嗎?
走到這裡,真的是正確的路嗎?
人生有太多的選擇、矛盾、不可回朔、妥協。
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,總是不可能兩全其美。
延續了前段的舞台,雜亂的崩壞效果,遺跡般的碎屑,象徵那些不得不遺棄的理想。
一站又一站的流浪 那旅館和空港 一遍又一遍的採訪 和攻防
一雙又一雙的目光 像監獄和高牆 牆裡的風光是不是 如當初想像?
接續上段,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寫出成名後的糾結與酸澀。追星的人大概都能感同身受,舞台上的他們閃閃發光,然而在下台後,仍被無數人追逐且注視著,那樣的心理壓力,大概就是身為「光」的他們,無可避免的吧。
舞台的部分出現無數相機環繞著主唱,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。在無數鏡頭後,出現的是枷鎖般的繩子與監獄欄杆,搭配「風光」這一詞,特別諷刺。
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可會亮
那成名在望 是否風光 或者是 瘋狂的火光
那又該怎麼樣 「那又能怎麼樣?」
前段類似的句子出現時,代表成名前的徬徨。這段,則是成名後的糾結。
風光與瘋狂的火光運用了雙關的文字遊戲,他疑惑著,成名究竟是什麼。
成名,難道就必須承受四面八方的批評?難道就該負荷每個平凡人的期望?
曾經仰望的光芒,難道,不過是狂想?
這次,他並未給出解答,而是像質問自己般說著——到底該怎麼樣。
到底要怎麼樣,才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、找到與這世界共存的方法。
質問著「那又該怎麼樣」時,五人身後出現了像是漣漪般的光線。或許正代表即使徬徨、不知如何是好,他們仍是一體。一起歷經困境與挑戰,一起面對無解的難題。
(然後緊接著老大的solo......有夠帥......請大家看一百遍......)
While we were so young 我夢到當時 我們翻過牆
曼陀羅花 沿途綻放 我們光腳越過人間荒唐
We're stupid but strong 放學的屋頂 像萬人廣場
從不多想 只是信仰 少年回頭望 笑我「還不快跟上?」
時間倒轉,他回想起最初的少年。有人說,「夢」是最深層的渴望,在面對成名後的困境時,他最想要的,或許就是回到最單純、最天真的那時候吧。
年少時的他們,破壞規定,遇見象徵迷幻、麻醉的曼陀羅花。「光腳」代表著無畏地上可能的障礙,也是一種純真的相信。憑藉這樣的精神,他們走過了無數人間荒唐,看到了好多從沒有人看過的風景。
下句用了現在式的”are”而非”were”,我想是想告訴全世界,他們並沒有改變。即使到現在,萬人簇擁、已然成名的他們,也仍舊是當初那群,笨拙但堅定的少年。
不論是當時空無一人的屋頂,還是現在塞滿幾萬人的體育場,對他們而言,都是一樣的。
至此,他決定再不多想,跟隨那群笑得燦爛的少年,一往無前。
(這裡我還有另一個比較迷妹的解釋啦......那個少年彷彿是溫尚翊,總是笑得像太陽般,告訴我們不能怕。身為團長,總是在前方帶領五月天,走過二十年。)
舞台上的曼陀羅花盛開時,五月天每個人的臉孔都出現在螢幕上。他們一起嘗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,荒唐與迷幻。
隨後,舞台上的人群如同萬人廣場般出現,站在五月天的身旁,也許這些人正代表五迷們,會永遠與五月天站在一起。
那路的起點誰能忘 那路的盡頭誰在唱
誰成名在望 誰曾失望 卻更多 的誰在盼望
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天將亮
那成名在望 無關真相 如果你 心始終信仰
誰又能怎樣? 誰又能怎樣?
「你就能飛翔」
最後的最後,是他的答案。他不曾遺忘故事的開端,而他們,會一直唱到路的盡頭。
就算失望、絕望,也不能失去希望與盼望。不僅是在對自己說,也是在對聽著這首歌的所有人說。
他已經告訴我們了,天終將會亮,成名是否在望,已經不是重點。
只要保持著最初的相信,那份赤子之心般的熱忱,就沒有人能對你說三道四,也沒有人能影響你了。
末句,像是在對自己,同時也是在對「我」說——
你可以飛翔。你能夠飛翔。
即使光線微弱,希望渺茫,也不要忘記,自己擁有飛翔的能力。
光彩奪目的線條、緊湊的節拍,大大的藍色MAYDAY,滿場的藍色螢光棒——
這是五月天的成名在望,同時,也是這個混沌時代裡,最雋永的自傳。
——
昨天意外在youtube看到現場版mv 好感動於是寫下這篇T_T
真的好想再看一次舞台 完全是我心中最愛舞台沒有之一QQQQQQ
留言
張貼留言